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既是民生关切的头等大事,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考题。近期,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扣国家、省专项整治部署,立足本地实际开展市场销售环节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以精准施策、多维发力交出阶段性答卷,为市民餐桌筑起坚实防护屏障。
此次整治精准锚定风险核心,在落实国家、省明确的韭菜、芹菜、香蕉、鸡蛋等16类高频消费食用农产品基础上,结合沈阳本地种养殖特色、市民饮食习惯及风险监测数据,经审慎评估新增鲤鱼、大葱两类“本地刚需品”,形成18类重点整治清单。这份贴合地方实际的“清单”,让监管靶向更准、发力更实,精准覆盖百姓日常“菜篮子”“果盘子”。
源头把控、分类准入、溯源管理三措并举,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源头端整合国家、省禁限用药物清单,以清晰表格列明18类产品的禁限用药物名称及标准限量,在农批市场快检公示栏旁同步张贴,通过“清单+快检结果”双公示,让风险透明化、红线可视化,既划清经营者责任边界,也为消费者科普和社会监督搭起桥梁;市场准入对18类重点食用农产品中的低风险外产品实行“批批速测、合格入市”,截至目前全市农批市场累计快检18类产品8932批次,市本级监督抽检859批次,用数据筑牢入市“安全阀”;追溯管理则推动18类重点食用农产品电子化溯源全覆盖,创新推行农批市场“六到位”“七统一”“七禁止”管理模式,倒逼经营者做好进货记录,精准实现“追根溯源”。
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是守护安全的关键一环。监管部门针对香蕉、芹菜、辣椒等常见品类中噻虫胺、噻虫嗪等农药残留超标案件均依法处置完毕,并汇总形成典型案例通报基层监管部门,以“以案示警”强化精准监管,有力震慑不法经营者,持续净化市场环境。
沈阳将持续拧紧监管“发条”,加大检查与抽检力度;深化部门协同,完善联合执法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社会共治,提升消费者辨识维权能力;更将有效措施制度化,构建长效治理体系,持续守护市民“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