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2023年沈阳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7 来源: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勇当振兴先锋    夺取新的突破

奋力开启新时代沈阳市场监管事业新征程

——在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陈佳标

(2023年2月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部署,总结2022年工作,安排2023年重点任务,就“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作动员部署,引导全市系统凝心聚力,以奋进姿态投身振兴发展一线,以超常举措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在新时代沈阳振兴中当先锋作表率,奋力开启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新征程。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忠诚履职、砥砺前行,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沈阳考察,勉励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一年来,全市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绩。沈阳市场监管工作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连续2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扬。2023年,我市推进重点领域“信用+智慧”监管成效突出受到总局肯定,被选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国家督查激励推荐城市,再创辉煌。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持续强化安全监管,市场安全形势保持平稳

深刻把握二十大召开之年的特殊要求,从政治上把稳守牢稳定社会大局的市场监管职能,坚守疫情防控和“三品一特”“五条”安全底线,全市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事件,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疫情防控方面。聚焦首站定点冷库、农批农贸市场、零售药店、食品安全、废品回收站点、市场价格等6项重点任务,检查市场主体100余万户次,排除各类安全隐患2884个,查办各类涉疫案件53件,有力维护疫情期间市场秩序、保障质量安全。“三品一特”方面。紧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累计检查市场主体33.29万家次、食品抽检监测4.3万批次,抽检量达到4.7批次/千人,抽检量居全省首位,特种设备3.41万台(套),完成2500余公里存量燃气公用管道定期检验,排除各类风险隐患25.84万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975件,办理涉淘宝网店铺、拼多多网络平台经营化妆品案件2件,实现网络案件办理零的突破。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成效显著,农贸市场、“三小”创城标准持续提升。完成40余次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现零差错目标,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协肯定和表扬。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经验,在国务院食安办工作简报做交流。

(二)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沈阳质量实现新发展

把质量强市作为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核心战略,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一企一书一策”“质量服务进万企”等专项行动,精准帮扶、持续提升供给端产品和服务质量,我市3家企业获第九届省长质量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一。新民市3个农业品牌荣获第二十九届农高会后稷奖。大东区申报的老龙口白酒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老龙口白酒、新农寒富苹果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名单,推动我市产品走向世界。新增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56项、省级地方标准105项,发布市级地方标准20项、团体标准42项,各项核心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新建市级计量标准335项,量传溯源体系持续完善。沈阳市获CMA资质检验检测机构378家,获批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42张,传递信任、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辽宁省流量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正式成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获批筹建。沈阳市公共服务质量由2019年的全国第90名提高到59名,连续三年实现“提质晋位”。制造业产品合格率连续4年达94%以上。在省质量考核中连续5年被评为A级。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荣获“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贡献突出集体”,受到总局通报表扬。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刻把握中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意图,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突出,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1+3+N”格局初步形成,顺利通过国家中期验收。先后两次争取中央专利转化专项资金2442.6万元,位居全省首位。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铁西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试点。自贸区沈阳片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15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8家,总量全省第一。建立海外维权工作机制,组建海外维权援助专家库,授予3家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联络点”。与沈阳市版权局、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挂牌运行,跨区域管辖辽宁省十三个市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我市获银奖1项,优秀奖11项,获奖总量东北第一。沈阳市知识产权局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

(四)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市场竞争环境不断优化

聚焦民营企业迫切需要的公平竞争营商环境,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和竞争执法,查办各类案件1079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59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269箱,无害化处理过期药品药械约37吨,退还转供电超收电费、银行转嫁成本违规收费、教育违规收费895.58万元。以“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全面提升网络监管各项工作,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监管,率先全国出台网络直播营销指引“双清单”,养老诈骗案件查办工作指引清单、常见违法行为查办工作指引清单,以“清单”模式提升市场监管质效。创新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并组织开展试评价,走在全省前列。构建信用风险三级指标体系,对13个区县、19个行业分类进行预警监测分析,建立企业动态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以稳定透明的监管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推进消费环境制度创新,累计发展120家ODR优质企业,与消费者直接化解纠纷514件。全市43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实体店,线下无理由退货19962件,退货金额共计350万元。全国12315平台处理各类诉求6134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76.84万元。沈阳市私营企业协会、法库县个体劳动者协会,被评为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单位。公平审查工作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一,走在全国前列,我市经验在全省交流。

(五)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

聚焦市场主体共性需求、共性问题和全生命周期,抓改革、优服务、重帮扶、稳预期,实现多点突破。准入方面。全系统45大项、226子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和“最多跑一次”,188个可即办项全部即办,93个实现跨省通办,88个省内通办,平均审批环节2.96个,平均承诺审批用时2.23天,时限压缩89.27%。准营方面。按照“四种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理业务22.13万笔,94项优化审批服务涉企许可事项,压减时限近78%。率先在全省药品领域实现8类电子证照全覆盖,占全省电子证照95%。退出方面。全面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截至12月底,全市共注销市场主体8.02万户,通过简易方式注销企业1.47万户,占59.80%。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方面。率先全省制发培育发展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方案、稳市场主体22条措施、纾困助企11条措施。“百亿送贷”为5206户小微企业融资21.4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37亿元。东北首单海外维权责任险、被侵权责任险成功落地沈阳,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积极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大东区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成效突出,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我市市场主体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截至12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11.95万户,同比增长9.20%。

(六)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要务,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先后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8次,党组会议学习36次,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围绕“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加强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廉政提醒谈话1500余人次,坚持抓早抓小,守住纪律底线。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沈河局、苏家屯局、辽中局、法库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4部门评为节约型机关。积极做好专项巡视、专项巡查、专项整治工作。全力配合省、市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巡察,政府系统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市场领域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高质量完成35项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辽宁省行政执法专项考核,我局排名位列全省系统第一,形成“当下改”“长久立”和“系统治”制度体系,问题整改实现制度的“破”“立”并举、“制”“治”融通。扎实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构建“4+7+N”任务体系,全市系统以“先锋赛道+真抓实干+制度性创新”为擂台、舞台,揭榜挂帅、亮剑比拼,食品安全城创建、知识产权工作、重点领域“信用+智慧”监管、“一业一证”改革、大东区商事制度改革、皇姑区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等率先晋位突破,浑南区市场监管局如期完成全国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获得省局高度认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聚焦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健全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选拔机制,制订加强处级领导干部人才储备管理实施意见和加强机关干部实践锻炼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四学四会”大讲堂活动。一年来,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14名,其中年轻干部5名,占比35.7%,1450余人次参加培训,选派9名年轻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在疫情应急防控、风险挑战集中叠加的特殊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一路爬坡过坎,精神难能可贵。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驻局纪检监察组严格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和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班子,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市区两级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监管理念、监管方式、资源配置、监管手段和能力与上百万市场主体的监管需求还不相适应;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还存在一些“堵点”问题,营商环境水平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市场主体数量不多、活力不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水平还不高;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市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隐患依然较多,坚守安全底线的压力较大;基层技术装备相对滞后,执法力量相对薄弱,问题发现率低与市场监管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机构整合后融合发展还不够,监管质效与改革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勇当振兴先锋、夺取新的突破,奋力开启新时代沈阳市场监管事业新征程

未来三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最为关键的三年。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辽宁已经走出了多年来的最困难时期,现在我们有更大的底气和信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发展、谋突破、促振兴,省委经过研究决定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大干三年、奋斗三年,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春节长假后首个工作日,全市召开“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3年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明确了“12+1”先锋赛道,并要求全市上下迅速干起来、跑起来、冲起来,点燃永不熄灭的创业之光、踏上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重现灯火通明的创业场景,只争朝夕推动沈阳重塑辉煌、重振雄风。

三年,不过1000多天,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振兴不等人。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市场监管部门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视野,聚焦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三年专项行动,谋划思路、制定目标、摆布工作,以“确定性”的努力应对“不确定”的挑战。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总局、省局要求,市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系统开展10大专项行动。一是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二是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三是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三年攻坚行动。四是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三年行动。五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效能提升三年行动。六是开展专利引领三年行动。七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八是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九是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十是开展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加强改革创新三年行动。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实施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也是市场监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市场监管现代化新篇章的奋斗之年,做好2023年的市场监管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部署,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为统领,把牢“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国、三个监管、四个安全”为着力点,锚定“全省第一、东北第一、全国一流”目标,更好统筹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监管和服务、线上和线下,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中担大责、扛大任,奋力开启新时代沈阳市场监管事业新征程。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努力建设模范政治机关上取得新突破

聚焦党建引领“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求,以努力建设模范政治机关为目标,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永远吹冲锋号”的状态,进一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打造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新高地。一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有为的市场监管铁军为目标,把政治建设渗透到队伍建设之中,打造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的监管队伍。全市系统各级班子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市场监管各方面、全过程,以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诠释忠诚。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深入学习、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市场监管工作的实际行动。二是着力。作风是成事之基。好政策、好规划、好措施,要靠好的干部作风来实现来成就。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按照总局部署,聚焦6个方面,制定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方案。结合沈阳实际,今年在全系统组织开展“担当作为年”活动,坚持纠“四风”、强行风和树新风并举,坚决整治“不担当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推拖靠绕”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争抢拼实”抓落实,推动形成担当尽责、狠抓落实、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推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生动局面。三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干部队伍为目标,统筹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干部任用条例、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精准施策,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加强干部的实践锤炼,在强化教育培训力度的同时,通过“上挂”“下派”“跨条线”任职等多种方式组织干部进行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努力培养更多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的行家、专家和实干家。扎实做好机构整合“后半篇文章”,深化“一家人”理念,健全“一盘棋”体系,塑造市场监管文化品牌,全面推进理念融合、队伍融合、业务融合,切实增强全市系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深入实施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两大战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聚焦供给端“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两个强市”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1.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自觉对标对表国家质量强国发展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等重要部署,发挥好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紧密结合实际,加快编制质量强市战略规划,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专利引领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实施。一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考核为抓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类一类产品抓,着力打通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质量难点,化解一批民生消费领域质量痛点,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2023年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4%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中等竞争力阶段,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省第一。二是实施质量品牌培育与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质量奖企业梯队培育、质量品牌培育等措施,积极协调推进恢复设立市长质量奖评选,周密组织我市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打造更多质量标杆。鼓励引导更多我市企业参与总局知名品牌价值测算活动。推进大东区老龙口白酒、新民市新农寒富苹果国家级地理标志示范区筹建工作,积极创建质量品牌示范区,形成一批技术领先、管理高效、竞争有力的知名品牌,引领行业优质高效发展。三是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落实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标准化+”行动,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重要战略、重点工作,从战略层面统筹推进8大领域23个方面标准化重大工程行动落实,构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沈阳标准”体系,新增国际、国家标准不少于40项、省市地方标准不少于80项、团体标准不少于15项,推动我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迭代升级,让沈阳标准成为高质量的显著标志。三是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有效供给体系。发挥强制性认证保障质量安全的“底线”作用,强化工业产品许可证改革转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认证监管。深入开展检验检测市场治理,严厉惩治检测机构造假问题,全年抽查机构不少于150家。重拳打击认证领域违法操作、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违法问题,破除检验检测市场乱象。发挥自愿性认证促进质量优化的“高线”作用,按照总局部署,在产品和服务领域实施高端品质认证。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升级行动。探索开展沈阳地理标志产品“辽宁优品”认证行动,有机、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行动,2023年底全市各类有效认证证书保有量达到2.6万张。深入开展重点产业质量认证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行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精准帮扶、优化供给。四是完善产业计量服务体系。落实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争取新建15项全市更高等级计量标准,填补计量检测空白,构建更为完备的量值溯源体系。抓好全市现有9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节能产品能效监督检查工作,力争到2025年,计量强制检定能力覆盖率达到90%,总体计量检测能力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按照总局部署,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工作。五是构建适配新时代要求的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工程、科研引领工程、国家级实验室领航工程,在现有8个国家级质检中心,6个省级质检中心基础上,筹建省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扎实推进已批复的国家加气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辽宁)、辽宁省油流量计量检定站筹建;持续研究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有机融合,强化“一站式”服务在都市圈6市1区功能布局,提升服务辐射能级。

2.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锚定“创新沈阳”建设目标,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运用创造体系、服务和人才体系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能力。在保护环节,全力争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统筹推进铁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试点、自贸区沈阳片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建设。启动沈阳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示范建设。扩充专利预审领域,完善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功能,加快构建审查确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推动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站式”服务全面升级。在运用创造环节,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高效运用促进、管理体系优化、金融创新赋能、服务提质增效等5大工程,初步构建起要素完备、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制订专利引领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试点项目建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专利导航项目,鼓励引导我市创新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和省专利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2023年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以上。在服务和人才建设环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四个一”工程,发布新版公共服务清单,编制新版公共服务指南,推进商标专利一站式办理。推进驻沈高校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开展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知识产权“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与驻沈高校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全市知识产权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系统推进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法治监管“三大监管”,在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聚焦需求端“恢复和扩大消费”要求,锚定“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目标,以“三个监管”建设为引领,着力推进安全监管效能提升,打造新时代安全监管新高地。

1.全面排查重大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筑牢“四大安全”基石。按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把全员知风险、全程传压力、全面严排查、全线不放过作为根本要求,贯穿到“三品一械”安全监管工作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以钉钉子精神为人民站好安全岗,把好安全关。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创建。高水平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覆盖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行动,突出校园、中央集配单位、医院、景区等重点场所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防范和杜绝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强化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抽检量达到4份/千人,各区县(市)食品抽检量不少于本辖区常住人口2份/千人,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量达到1.5份/千人,2023年底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销售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切实整治食品安全重症顽疾。新民、辽中等区县要强化“窖腌酸菜”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严守“舌尖上的安全”。药械化监管方面,全覆盖开展药品安全监管行动,围绕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强化潜在性、趋势性风险排查整治力度,完善风险分级分类工作机制。加大对互联网销售、农村地区(含城乡结合部)零售药店、诊所等经营终端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疗美容等专科医疗机构、化妆品集中交易场所等重点单位、场所的监管,重拳打击相关违法行为,规范“两品一械”市场秩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对电梯检测机构、客运索道、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以及高龄老旧和复工复产在用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整治,特别是要强化沈北方特、大东龙之梦、和平南湖公园及其他各类公园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各县区要加强安全检查,严禁设备带病运行。产品质量方面,实施工业产品获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分色监管,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为重点,突出对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等重点工业品的监管,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开展化肥、农膜等农资打假,全力护航春耕生产。

2.统筹推进“三大监管”和“两个责任”落实,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

一是构建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制定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三年行动方案。按照“通用+专业”原则,建立适应本地区监管需要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统筹实施差别化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切实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完善信用承诺、信息公示、双随机抽查、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基础制度。探索建立强制退出、守信激励、标签化管理、“一业一查”等工作机制。

二是加快推进智慧监管赋能。开展“智慧+信用”安全监管效能提升行动,创新建立“通用+专业”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模型,完善差异化监管、联合惩戒、多场景广泛运用工作机制,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推进市、区、所一体连通,政府与社会一体融合。着力推进“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化监管向产品质量监管、认证认可、广告监管等19项监管职能领域拓展延伸,全力推进“十四五”智慧市场监管体系工程项目实施,提升非现场监管、穿透式监管能力,夯实市场监管现代化基础,高效精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三是突出法治监管。统筹推动市场监管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立改废释”工作。优化市场监管执法规则,完备各项配套制度,推进市场监管规则融合。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完善常态化执法监督制度,采取执法评议考核、执法案卷评查、执法案例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做到行政执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治效果相统一,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防范执法风险。制定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3年底全市25%的市场监管所通过星级评定。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综合执法能力,以依法行政的新作为开创依法治市的新局面。

四是突出“两个责任”落实。加快推动领导干部包保食品企业,严格执行“三张清单+一项承诺书”制度,统筹推进包保干部末端发力、企业食品安全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落地。要压实行业管理责任,要吃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各议事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相关部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要求,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建立早报快报机制,对安全事故、重大事件保持高度敏感,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直至总局报告。强化应急处置和能力建设,强化舆情应对处置,着力治“未病”守底线,确保一方平安。

3.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全力提振消费信心。把消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作为释放消费潜能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建立健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市场监督的制度设计,构建社会化消费维权网格,综合运用有奖举报、消费者评价、消费提示、消费教育等多元措施,强化对商品和服务社会监督。加强对“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示范承诺单位的监督管理,完成不低于120家商业企业“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工作。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全年力争引导不少于60家企业加入“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打通群众消费解决渠道,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充分发挥维权社会化平台作用。我们要聚焦基层消协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型消协组织架构,着力解决消协面临的现实困难,保证各级消协组织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保障。

(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上取得新突破

聚焦市场端“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要求,锚定“市场主体倍增”目标,立足市场监管职能,顺势而为,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发挥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打造新时代公平竞争新高地。重点做好“加法”“减法”和乘法。

1.做好“加法”,就是要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重点组织开展2个专项行动。一是“育苗护苗”行动。牵头落实沈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12方面40项措施落地,积极推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落实,结合第五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挖掘市场主体潜力。二是营商环境评价晋位升级行动。全市系统要紧盯市场监管3项核心指标,聚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考点,针对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改提升行动。加快政府端评价数据获取质量。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积极统筹信息归集,做到“应归尽归”,为做好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全面掌握市场主体样本数据。要全口径筛选各指标领域样本企业,落实省纪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落实好“一联三帮”等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全力组织好指标填报工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做好政策梳理、数据汇总、材料归集、模拟填报、问卷调查等各环节评价工作,充分做好参评前期准备。

2.做好“减法”,就是要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聚焦“四减”要求,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厚植滋养市场主体的土壤:一是以数字技术助推“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登”“管”衔接闭环管理制度,运用好改革第三方评估结果,深化“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推进自贸试验区开展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试点。二是推进市场监管系统“证照”联办,对标上海经验,构建“证照联办”“一网(窗)办结”管理模式,促进准入、准营一体化。加快推进企业开办、企业准营、企业注销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深入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推动市场主体歇业、简易注销等制度落地。三是深入审批服务制度性创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照联办”,药械许可换证“一键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一证通行”,通过改革使市场监管的制度措施由监管端“好用”,向企业端办事“便利”转变,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四是持续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严格清单管理,强化工作监督,创新工作举措,保持全省领先。五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聚焦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收取明令取消的费用、强制捆绑搭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着力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

3.做好“乘法”,就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制订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能力提升专项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执法,从法律上、制度上把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要求落下来,着力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一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推行“起草机构初审+特定机构复审”模式,探索建立行政约谈制度,推动清理存量、严审增量“双到位”。按照总局部署,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从源头防止出台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二是深化市场秩序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民之所望,执法所向。要结合当前各地市场监管风险压力最大、民生最怨的重点,查办一批有重大震慑力的案件,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一老一幼’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分轻重缓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体现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用心用情落实好总书记对“一老一幼”的关切。按照总局部署,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涉疫物资质量违法、食品中非法添加等问题,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执法办案机制,加强行刑衔接,打宣并重,切实打出震慑和声势,打造“守护蓝”市场监管执法品牌。三是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查处涉导向、政治敏感性问题违法广告,打击违法广告代言行为。加强医药等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查仿冒混淆、商业贿赂等行为。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加大对商标囤积行为的治理。持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商品过度包装综合治理。强化商业秘密保护,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组织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做好打传规直工作。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统筹平台企业自主合规和监管外部约束。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密切关注线上线下经济快速发展中积累形成的风险,着力解决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所带来的挑战,要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线上线下同步排查、一体监管,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公平竞争环境之“优”,促进经济之“稳”,高质量发展之“进”。

新形势呼唤新作为、新要求要有新担当。新时代市场监管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部署要求,以“无我”的精神面貌和“赶考”的竞进状态,守初心、担使命,下苦功、创一流,奋力谱写新时代我市市场监管事业走在前列的新篇章,在沈阳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官方微信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49号
 版权所有: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2101000095 辽ICP备19021314号 联系电话:024-24011114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