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推出服务型执法12条措施,着力构建事前“靶向式”预警、事中“服务式”执法、事后“跟踪式”帮扶的全链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通过精准监管与服务提升,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事前“靶向式”预警包括建立行政指导制度、困难主体帮扶制度、精准普法合规指引等。结合日常监管和重要节假日开展常见问题风险提示,在小微企业帮扶、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业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指导帮扶。对食品、特种设备监管等重点领域,能通过网络监测、智慧监管等方式实施非现场检查的,不再开展现场检查。推行精准普法合规指导,围绕重点领域,量身定制个性化合规指引。建立“1+3+6”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工作机制,助企积极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维护创新成果,提升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执法效能。
事中“服务式”执法包括建立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措施等。对可能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评估,降低“大额处罚”对企业负面影响。在食品、产品质量等领域动态优化轻微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减免罚清单,明晰适用条件,将容错规则具象化。实施消费环境进阶工程,探索推动“放心码”模式,与平台企业加强联动,推进线上ODR机制、线下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推动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以执法监督“三书一函”为切入点,督导整改落实,防范法律风险。
事后“跟踪式”帮扶包括健全督导服务机制、开展信用“唤醒”服务等。通过涉案主体“回头访”、相关事项“回头看”、相关产品“回头检”等强化案后跟踪指导,帮助涉案主体合规经营。建立信用修复从快机制,全面实施“两书同达”,打造“信用修复线上直通车”。开展信用“唤醒”服务,完善信用修复“一处受理、联动修复”工作机制,探索信用报告“一纸替代”在更多领域应用。全面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评价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