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将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视为重中之重,探索出一条以教育引导为先锋、社会监督为基石、高效维权为保障的特色路径。
教育先行,筑牢老年消费“防护堤”
针对老年消费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沈阳市消费者协会精心构建多维度、浸润式宣传教育体系:
精准提示防风险:紧抓重阳节、“3•15”等关键节点,敏锐追踪消费投诉热点,通过主流媒体、消协公众号及视频号等渠道密集发声。近年来,围绕购买保健品、配置老花镜、警惕街头“扫码领物”、防范私域直播间消费陷阱等焦点问题,发布专项消费提示20余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沈阳市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消费者杂志社以及黑龙江、广东、重庆、成都等16个省、市消协组织(委员会),共同发布了《私域直播乱象消费调查报告》,深入揭示了这一新兴领域的消费风险,为老年消费者擦亮双眼,筑起了理性消费的坚实防线。
深耕基地育能力:将消费教育课堂搬进老年人“家门口”与“心坎上”,在沈阳老干部大学及众多社区建成100处老年消费教育基地。精心编印《老年消费教育读本》《消费维权知识手册》等实用材料,并通过各种活动广泛发放。依托专业师资库,市、区两级消协联动,持续深入教育基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普法宣讲,聚焦食品安全、保健品甄别、金融电信防诈等高频领域,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的法律素养与维权技能。
暖心服务促融合:创新“维权+公益”服务模式,让消费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温度。邀请辽宁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绅绅走进老干部大学,以生动案例剖析保健品消费陷阱,300余位老年听众反响热烈;在远洋社区推出“消费教育+免费理发”活动,沈阳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志愿者为老人爱心义剪;在在水一方社区提供血压计、老花镜检测,于通天社区联动煤气公司入户排查燃气安全,实现“服务送达”与“知识入心”双赢;奉天九里社区则邀请保险协会专家传授保险消费门道,深受居民欢迎。
社会监督,保障老年消费“知情权”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深知知情权是老年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的前提,持续加强对涉老商品与服务的监督力度:
比较试验导消费:紧盯老年消费热点,科学开展老花镜、保暖内衣、蜂蜜、鸡蛋等商品的比较试验,用详实、客观的检测数据说话,撕开营销迷雾,为老年消费者提供“看得懂、信得过”的选购指南。
联合调研谋良策: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行动方案》,牵头沈阳都市圈消费维权联盟共同启动大规模“老年消费状况调查”,并发布《老年消费状况调研报告》。问卷精心设计20个核心问题,深入探查老年群体的消费习惯、服务痛点、维权难点及风险防范盲点。这份跨区域调研成果,正为精准优化老年权益保护机制、科学完善银发经济政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同时,为更直接推动行业适老化改进,沈阳市消费者协会联合沈阳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保险企业召开“聚焦养老关切,共谋满意消费”主题座谈会,重点研讨提升适老保险产品供给与优化老年群体保险消费维权服务两项核心工作,为推动养老机构及相关服务产业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效维权,畅通老年消费“解忧路”
面对老年消费纠纷,沈阳市消费者协会着力打造便捷、高效、有力的维权通道:
站点下沉快响应:2025年出台《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在全市商超、市场等关键场所高标准建成142个维权服务站。服务站严格执行“一般投诉24小时内处理、疑难投诉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硬性时限要求,推动消费纠纷“店内和解、源头化解”,将维权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
绿色通道显温度:对老年消费者的投诉实行“全员值班、优先接待、高效处置”,设立专门窗口或通道,确保他们的诉求第一时间被倾听、被重视,感受维权服务的温度与速度。
法援后盾强支撑:组建专业消费维权法律援助团,为权益受损且需要法律支持的老年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公益性法律援助,成为他们依法维权的坚实后盾。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了覆盖老年消费全链条的保护网。从消费前的风险预警和教育武装,到消费中的知情权保障和行业规范推动,再到纠纷产生后的高效化解与依法维权,沈阳模式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中的消费权益保护新挑战提供了系统性的“沈阳方案”。当银发浪潮奔涌而至,沈阳正以扎实的行动,努力让每一位老年消费者都能消费得安心、放心、舒心,守护最美“夕阳红”。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