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沈阳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3 来源: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013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数量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对社会整体消费形成一定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我市大学生消费状况,探索大学生消费规律,研判大学生消费倾向,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消费习惯;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增强消费维权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消费维权社会公益事业,提振消费信心。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在辽宁大学、沈阳大学建立了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缜密分析、全面总结,形成沈阳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市多种类型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部、省、市所属多层次综合性和专业性院校,涵盖文史、理工、艺术等不同学科专业。调查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实地现场发放问卷以及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在院校范围、专业类别、学生数量、性别比例上体现了调查的广泛性、代表性和真实性。


图1  调查对象专业类别


图2  调查对象年级比例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网络借贷、消费维权五个方面29个问题。

二、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

(一)消费能力

1.月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我市大学生月消费1000-2000元的学生,比例近70%。有一部分学生月消费为1000元以下,以现在社会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来衡量,这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处于较高标准。


图3  大学生月消费总额及占比

2.经济来源

大学生获取生活费的途径趋于多样化,但家庭这一经济来源仍是主导,有部分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将来就业和自主创业都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4  大学生经济来源情况

(二)消费结构

我市大学生消费结构是以餐饮消费为主,其他消费为辅,多种消费类型并存的多元化消费结构。这种消费结构与该群体尚未经济独立,以及大学生活的多样化要求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用途主要有餐饮、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通讯、娱乐、服装穿戴、社交活动、恋爱、旅游、美容护肤等。


图5 大学生月餐饮消费情况

大学生每月消费除了占首位的餐饮费用之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学习用品和通讯资费以及服装鞋帽、社会交往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除此之外,网络游戏和美容护肤分别是男女生的一项重要支出,恋爱和旅游两项也是现今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消费类别。


图6  大学生除餐饮消费外其他消费支出选择

(三)消费习惯

1.不同年级消费特点

大学四年,大学生各方面都在不断成长变化。从消费支出上看,大一到大四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发展变化,通讯、服装、学习用品是除餐饮外日常开支的前三项。

2.网络消费增加

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迅捷方便的互联网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消费表现为实体消费和网络消费相结合,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非常明显。实体店购物占3.17%、网络平台购物占18.73%、实体店和网络平台都有占78.1%。网购月消费金额分别为:50元以内占8.65%,50-100元占26.51%,100-200元占24.21%,200元以上占33.72%。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生活购物消费上,还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餐饮方式,网络外卖已经成了部分大学生餐饮的重要内容。

3.社交时尚消费攀升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经之路,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同时,青年人充满朝气活力,对时代发展和生活时尚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交友聚餐和服饰消费两项数据上。

4.通讯网络资费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通讯费用包含网络流量费用逐渐增加,是月消费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讯资费已经是餐饮消费以外的最重要支出项目。这与信息社会网络高度发达,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网络流量,加剧了大学生的流量支出和网络资源消费,带动了通讯网络资费的增加。


图7  大学生通讯网络资费月支出

5.恋爱消费占比较多

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浪漫情感的追求,恋爱消费随着情感的热度在不断提升,餐饮、服饰、礼物、观影、娱乐、旅游等消费支出有所增加,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因存在着好面子,爱虚荣的消费心理,造成消费超支。

(四)网络借贷

随着各类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不断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不同额度的借贷资金或分期购物等各类服务。网络借贷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消费需求与自身消费能力不平衡的矛盾,让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获得了额外的资金,网络借贷得以迅速渗入大学生群体。调查中有14.7%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借贷产品,比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服务以及其他一些网贷服务。


图8  大学生网络借贷月消费情况

(五)消费信心

1.消费趋于理性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在消费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为质量和价格,其次是评价口碑和售后服务,理性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主流。这与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受较单一的经济来源所约束有关联,同时也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思想与行为的逐步独立、活跃,消费更趋于社会化与理性化有一定的关系。


图9  大学生消费购物的关注点

2.消费维权意识增强

当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具备了一定的消费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指导和了解了与商家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维权方式,并在消费过程中积极运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消费信心提升

随着消费的恢复和扩大,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力度的加强以及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消费信心不断提升。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表现出不成熟

从问卷和走访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在校大学生的理性消费仍然存在不成熟的因素。如对于购物时注重何种因素这一项,虽然大部分学生首先考虑质量和价格,也有相当多的调查对象更加关注商品价格优惠幅度。可见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这一特点,容易受到团购拼单、直播带货、打折赠送、红包返点、大额优惠券等商家众多的促销宣传手段和各类广告及营销策略影响,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购物时往往购买的不是必需物品,消费存在不成熟现象。

(二)存在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

大学生基本成年,独立性逐渐增强,但大学是一个以集体生活为基础的环境,所以学生个人消费容易受集体影响,进而产生从众消费行为。个别大学生过分追求奢侈品和个性时尚,追逐高端数码产品,追捧炫耀性消费等。虚荣心、攀比欲望强烈,不考虑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加上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强,理性判断能力还较差,以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出现攀比消费的行为。

(三)对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各类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不同额度的借贷资金或分期购物等各类服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消费需求与自身消费能力不匹配的矛盾,让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获得了资金。但是一些不良“校园贷”,如“美容贷”“培训贷”等违法违规贷款也时有出现,但是个别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薄弱,消费并不成熟,容易被一些无抵押、低利率宣传噱头所诱惑,而忽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沈阳市大学生消费普遍处于相对正常的水平,消费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虽然理性消费在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占主流,但这种理性观念还未完全成熟,消费行为中依然存在不少的不理性因素。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会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使大学生树立更理性、更成熟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注重家庭影响,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根据调查,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最直接的因素。家长应审视自身是否存在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消费理念加以引导;要帮助子女逐步减轻对家庭过多的依赖,主动增加对于家庭经济方面的有效沟通,让大学生参与家庭理财,培养消费意识;教育子女明确自己的消费定位,不能过于纵容,发现子女的不良消费倾向,应积极应对,正确引导。

(二)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消费知识,提升消费维权意识

大学生应了解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消费知识,提防消费陷阱,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通过微信向个人转账购物,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果自身合法权益遭到侵害,要及时与经营者协商或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大学生应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要谨慎对待打折、免费等广告宣传,谨慎参与免费体验、扫码赠物等活动;谨慎办理预付式消费卡,如果确需办理,也要办理周期短、金额少的预付卡,并关注商家经营情况;消费时要保留相关消费凭据;大学生要积极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

(三)强化学校教育,发挥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做好消费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途径。要将消费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消费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消费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消费观;充分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定期举办有关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开设有关消费心理、消费常识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掌握消费常识、技能,完善其消费心理,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能力,确立健康的消费观;充分发挥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消费知识竞赛、消费观点辩论、消费现状调查、消费常识宣传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能及时反思自身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重新审视自身消费观;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微视频等多种数字化教育手段,广泛宣传、积极推广消费知识,多途径提升消费教育成效;收集、整理、编辑关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状、危害、风险、案例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和信息推送,警示教育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媒体,如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等,在校园内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观宣传教育,倡导大学生网络购物、点餐、在外用餐、日常消费时积极践行节约理念。同时,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传播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理念,使个人消费水平与家庭条件相适应,增强对不良消费的抵御能力。

(四)社会各界要关注大学生群体,增强消费风险防范意识

相关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进校园活动,增强大学生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防范电信诈骗,网络借贷,食品、药品消费风险。加大监管与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安全消费、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正确的消费观。

(五)发挥消协组织作用,为大学生消费保驾护航

各级消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消费教育职能,积极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建设,培育大学生消费维权志愿者等工作,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

要掌握消费动态,提供消费指导。消费者协会在注重社会消费的同时应充分开展研究,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掌握大学生消费规律,研判大学生消费倾向,发现大学生消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消费指导意见,提供精准服务。要推进消费教育,加强消费引导。消费者协会要积极推进消费教育进校园,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优势、环境条件,建立消费教育的基地,开展面向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知识讲座;组织大学生参加消费体察和消费调查等活动;组织大学生消费志愿者广泛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消费观念等消费维权公益活动。要主动建立联系,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各级消协组织应积极向大学生消费者进行普法教育,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消费提示,引导大学生防范消费陷阱;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针对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维权问题,消协应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鼓励大学生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消费权益,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撑。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经济新消费必须重视大学生消费状况,关注大学生消费需求,解决大学生消费问题,提振大学生消费信心。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社会各界应齐抓共管,大力推进消费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应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倡导传承俭约自守、吃苦耐劳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大学生。

官方微信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49号
 版权所有: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2101000095 辽ICP备19021314号 联系电话:024-24011114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