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关于沈阳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以提高知识产权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案(第0022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04-16 来源: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民进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提高知识产权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你们的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你们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鼓励知识产权产出、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扩大知识产权影响、促进中介服务升级、创造良好保护氛围为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为增强沈阳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坚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2018年5月28日,我市正式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市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整体环境明显优化。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把示范城市工作任务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沈阳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1年)(沈政办发〔2018〕135号),将主要专利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知识产权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知识产权市长办公会议安排部署年度推进计划,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全方位、多层次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示范城市各项目标任务及措施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加大财政资金保障,2018年市本级投入知识产权经费达到6155.9万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创造,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增强

1.专利数量和质量再创佳绩。2018年我市申请专利23826件,同比增长14.1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152件,同比增长2.84%,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到42.61%;职务专利申请19566件,同比增长28.39%,占全部申请量的比重达到82.12%;企业专利申请10646件,同比增长20.54%,占职务专利的比重达到54.41%。全市获得专利授权12582件,同比增长27.2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43件。有效发明专利15038件。

充分发挥专利资助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修订出台《沈阳市专利择优支持费使用管理办法》,重点向发明专利和PCT专利倾斜,资助范围增加了“维持六年以上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年费”。2202项国内发明授权专利、37项PCT专利获得专利择优支持费资助,总计376.76万元。加强对小微企业申请专利的支持力度,213家小微企业的2299个授权专利获得奖励,共补助资金105.9万元。组织推荐企业申报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一种气相防锈包装材料及制造方法”等6项发明专利获优秀奖。

2.深入推进商标战略。紧抓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机遇,持续提升我市商标注册便利化水平。沈阳商标受理窗口已成为我市市场主体办理商标业务的一个主要渠道,商标受理量及地区影响力均在全国窗口中名列前茅。2018年商标局提出进一步扩大窗口业务范围方案后,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试点,在原有单一商标注册受理业务范围外,增加了变更、续展、转让等23项商标业务,并于11月1日起开始接受相关业务受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商标注册便利化水平。2018年,受理窗口累计受理各类商标申请8290件,变更申请50件,补证申请5件,转让申请9件,续展申请3件,接受咨询14988人次,直接为申请人节约申请成本800余万元,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创牌热情。

3.培育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申报地理标志。“棋盘山蓝莓”等20件农副产品进入《沈阳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梯队名单》,其中“新农寒富苹果”已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7件,“新民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已于8月27日正式初审公告,3个月公告期满已获得注册。

三、有效运用,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日益凸显

1.加大支持促进专利转化。加强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今年市本级根据专利技术水平、评估价值及产业化情况择优给予补助,共安排今年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乳腺X射线机的压迫运动保护方法、装置及对应系统专利池”等55个发明专利(专利池)项目立项,发放补助资金2970万元。

推动驻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分配“三权”改革,探索形成的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成果转化改革经验,已在全省复制推广。2018年驻沈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在沈转化项目755项,占在全省转化项目总数的62.6%;全市登记技术合同807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52.04亿元,同比增长15.85%。

2.质押融资取得新进展。2018年,我市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列入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之一,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为创新型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出台了《沈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扶持企业名录(2018版)》,完善了《风险补偿基金的工作流程》,促成辽宁航宇星公司等6家企业7次以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贷款4.196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商标质权登记受理点累计受理业务29笔,质押商标428件,质押贷款金额15.93亿元。推进专利保险工作开展,深入企业进行专利保险宣讲,新增“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公司”等19家企业投保专利执行保险。

四、加强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再上台阶

1.推动企业贯标和导航工作。 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沈阳鼓风机集团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贯标工作,4家完成国家贯标认证。运用专利导航理念指导城市创新发展,选择专利基础较好的机器人产业开展产业规划类导航项目,“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开展企业运营类导航项目。

2.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培育工程。通过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及优势企业,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有效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行业影响力和标杆性的示范企业。“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企业入选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着力推进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推动加强对区、县(市)的指导服务,促进园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铁西区成为首批7个辽宁省知识产权强县(市、区)之一,浑南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优化环境,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良好氛围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扎实推进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完成了保护中心办公场地选址、设计、改造,软硬件建设规划设计,以及首批16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考核。扎实推进中德园知识产权环境先导区建设,依托中德园知识产权保护局、中德知识产权学院和中德园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全面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综合行政管理与维权援助工作。

2.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改革。制定《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工作方案》,以自贸区、和平区为试点,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先试先行。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衔接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实施方案》,统筹调配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双轨制保护资源,有效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同时,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窗口,全面承接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投诉举报、维权援助等工作,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3.多举措展开行政执法。将专利涉企执法检查列入全市执法检查计划,全面开展专利执法维权“雷霆”专项行动,全年累计办理专利案件131件。起草印发了《2018年沈阳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监督考核。全市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96件,案值105.24万元,收缴罚没款132.17万元,其中商标侵权案件55件,案值43.38万元,罚没41.39万元。

六、依托平台,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1.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新一代”地方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建设,面向全市提供专业化的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服务。加快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并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建设东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目前,东北科技大市场管理机构健全,已经建立包括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十大类服务平台,引进中科合创等44家优秀服务机构入驻,累计服务企业5200余次,促成服务合同交易额22.24亿元。

2.支持代理机构发展。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成为第4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全市专利代理机构达到22家,占全省43.12%,执业专利代理人153人,从业人员近300人。

3.加强宣传培训。先后开展了“知识产权县区行”、“知识产权园区行”系列活动,邀请资深专利代理人,围绕专利申请、专利挖掘等内容对企业技术人员及专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共培训达2000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持续开展“2018年辽宁省暨沈阳市知识产权宣传周”、“2018中德园知识产权日”、“大学生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知识产权工作者培训班、十大知识产权案例发布、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示范庭公开日活动等10余项主题活动,努力构建知识产权规范、优质的文化环境体系。

2019年是新组建的沈阳市知识产权局正式履行职能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我们将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等中心工作,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创造活力迸发、转化运营流畅、保护维权有力、服务体系完善的知识产权强市。

欢迎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希望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官方微信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49号
 版权所有: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2101000095 辽ICP备19021314号 联系电话:024-24011114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