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外卖市场政策支持的提案收悉。您提案中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央厨房建议实行‘严审快办’。为相关证照办理提供‘绿色通道’”。现答复如下:
一、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营商环境
“支持冷链物流行业大发展”是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提高中央厨房行政审批效率,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审批帮办服务。按照中央厨房提出的帮办申请,做好登记并确定帮办服务内容和帮办人。帮办责任人协助企业按要求提供项目证照审批所需的规范材料,审批人员保证项目在最短时限内进行审批。采取定制式,为企业提供审查现场图纸或上门现场指导服务,将不合理或不符合检查细则的内容提前告知,企业可以在装修过程中一并整改到位。审批中严把食品安全标准,以“马上办”的审批方式及时办结,并向企业反馈,帮办责任人负责将所有证照审批结果及时送达给企业。
目前,我市具备中央厨房资质共有39家,平均面积在2000平以上,企业在选址、场所设置和布局、清洗消毒、库房和食品存储、专间设置、运输设备、食品检验等方面完全符合中央厨房的审查细则标准。
二、支持冷链物流行业,保障食品安全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标准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造成冷链“不冷”“断链”等问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综合施策,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一是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仍不完善,特别是产地冷链设施不足,产后损失较为严重;已有设施存在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以冷库为例,集中表现为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从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两方面“双管齐下”,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对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在《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中提出,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初加工冷链设施,鼓励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链设施,加强面向城市消费的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和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鼓励适应市场需求的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型冷库建设。
二是关于农产品冷链配送大数据建设。由于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监控手段缺乏,市场供需信息互联共享不足等原因,造成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并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针对冷链物流信息化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鼓励先进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车辆定位和温度监测控制系统应用,加强冷链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构建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在《“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中也对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出明确要求。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大数据应用专项,支持开展物流大数据应用示范,为提升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积极研究探索城区中转、分拣冷藏仓库及冷链物流车辆的绿色通道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近年来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现代物流专项建设基金等政策渠道支持了一批鲜活农产品冷链分拣、配送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开展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将冷库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改造、冷链运输车辆购置更新等作为重点支持内容。依托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优化完善城市配送冷藏保温车辆的便利通行政策,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等先进组织模式,提升冷链物流末端流通效率。
感谢您对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