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内容
(一)背景依据
1.起草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指示批示精神,省、市燃气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汲取和平区“10•21”燃气爆炸事教训,结合《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紧急通知》《全省燃气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转发辽宁省安委会关于开展全省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紧急通知》《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沈阳市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燃气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2.制定依据
《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紧急通知》、《全省燃气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转发辽宁省安委会关于开展全省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紧急通知》、《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沈阳市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二)目标任务
1.计划目标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持续紧盯重点环节,突出“严、实、准、细、狠”,以动真碰硬的态度,下大气力防控重大风险。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明责任、建清单,严整治、抓落实,全面杜绝市场监管领域燃气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主要任务
以燃气相关特种设备领域及燃气热水器、燃气燃烧器具生产、销售环节为重点,持续开展隐患排查,以铁的意志、用铁的手腕,开展排查整治攻坚,确保排查整治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死角。
(三)主要内容
1.燃气气瓶充装整治。
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使用整治。
3.燃气锅炉使用整治。
4.公用管道(燃气管道)整治。
5.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整治。
6.燃气热水器、燃气燃烧器具生产、销售整治。
7.家用燃气器具强制性产品认证整治。
(四)适用范围
燃气相关特种设备领域及燃气热水器、燃气燃烧器具生产、销售环节。
(五)操作方法
1.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一是成立沈阳市市场监管领域燃气安全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局长曲向军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张巍同志任执行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承压处、产品质量监督处、中介处、认证处、稽查局、特检院、特种设备智慧化监管中心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推进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研究解决排查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区、县(市)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专班,组长由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辖区市场监管领域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开展辖区市场监管领域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2.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按照“明责、尽责、履责”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压实企业、机构安全主体责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做好检验工作保障。
(六)注意事项
1.企业要签订安全责任状、承诺书和确认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个清单”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均需签署主体责任落实确认书。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还要求签署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并亲自组织部署,逐项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四个清单”制度,逐一完善企业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日常维护保养清单。
2.坚持“不持证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演练不上岗”,严格落实隐患排查签名背书制度。企业应当明确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并由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逐台逐项开展隐患自查。一般隐患由操作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重大安全隐患自查整改情况审核并确认签字。同时,要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
3.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妥善应对突发情况。各单位要不断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善,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演练,最大程度避免负面舆情的发生。
4.不合格设备坚决停止使用。各单位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隐患台账和定期检验计划,及时完成整改。未按时完成整改、无法保证安全的,应立即依法停止使用相关设备并及时报告属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各公用管道(燃气管道)检验检测机构要将管道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开展情况报送当地监管部门。
(七)关键词诠释
1.燃气锅炉:指以天然气等燃气为燃料的特种设备范围内锅炉。
2.燃气管道:指以燃气为介质,用以公用事业用途的特种设备范围内管道。
(八)惠企利民举措
1.严格执法检查同时,发挥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帮助企业进行燃气相关特种设备管理、使用、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培训。
2.开发隐患自查APP方便企业开展检查,同时也方便监察人员进行线上监管,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提高检查效率。
3.制定了培训指导、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承诺书模板,方便企业开展统一培训,快速熟悉本岗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职责。
二、配套措施
1.制定隐患自查清单,方便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开展隐患自查,落实主体责任。
2.对应用隐患自查认真开展工作的企业,可以根据自查的频次、自查的结果等情况减少监察频次,减少对企业的线下检查干扰。